今年六月份國家頒布的有關嬰幼兒奶粉實施意見中指出:“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必須有自控奶源”。好的奶源是奶粉品質最基礎的保障,是乳制品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自控奶源的建設是乳企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我國乳制品行業突破發展瓶頸的新出路。
奶源是奶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乳品業是以原料奶加工為基礎的產業,優質、充足、健康的奶源是奶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從2004年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到2008三聚氰胺事件,直到近年一些大品牌出現的黃曲霉素、汞超標、激素超標事件等無一不是奶源問題引起的。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奶牛養殖是乳品企業的個車間,如車間產品不合格,下個車間下道工序很難生產出好的產品。嬰兒配方奶粉不僅是關系千家萬戶孩子健康和家庭幸福的最重要的民生食品,也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對嬰兒奶粉奶源做出嚴格的規定合情、合理,更順應民意。
“自控奶源”社會經濟意義重大
中國奶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不規范的行業競爭,“先打市場,后建工廠,奶源靠搶”的運作模式成為主導潮流,奶源建設沒有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加上奶牛養殖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很多乳品加工企業不愿意在奶源上投入。這種情況多年持續,最終造成國內奶企過于依賴進口奶源,國內奶牛養殖業遭受打擊。
嬰兒奶粉企業有“自控奶源”,在全面提高嬰兒奶粉質量上起了一個強烈的政策導向,引導乳品加工企業將更多的資金、技術引向奶牛養殖業,為在中國全面推行嬰兒奶粉濕法生產工藝做好準備。堅持推行“嬰兒奶粉自控奶源”能加速奶牛養殖現代化進程,進而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目前中國奶業尷尬現狀為,一方面是乳品加工企業“吃不飽”,一方面卻是奶農無助賣牛。國產奶源缺口至少10%。目前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缺乏信任和信心,如何破解乳業困局?
李教授稱:拯救中國的乳制品行業需多管齊下,首先要積極引進乳業發達國家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其次要全面推行奶牛養殖的規;、集中化建設,扶持企業建立自控奶源,讓企業做到自給自足,長期穩定發展。